你知道吗?中国历史曾有1500年被称为“空白期”,并且这一时期几乎没有任何历史记载。那么,究竟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呢?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源到底是如何延续下来的呢?
对许多中国人来说,三皇五帝到如今的五千年文明,是根植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传承,几乎没有人对此有所怀疑。然而,从近代开始,西方的史学研究者引入了一个名为“信史时代”的概念。所谓“信史时代”,指的是有确凿史料可供佐证的历史阶段,而那些没有史料记载的时期则被称为“传说时代”。根据这一说法,中国历史的确在某些阶段出现了约1500年的“空白期”。
中国有着完整的纪年制度,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41年。从这一年起,周朝的周厉王因暴政被推翻,进入了短暂的共和时期,之后历代帝王都有了精确的纪年。因此,从这时开始,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信史时代。
展开剩余85%然而,从公元前841年到今天,也不过2800多年。尽管有人提出甲骨文作为商周时期的史料证据,甲骨文最多只能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的商朝建立。但由于出土的甲骨文大多为残片,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史料体系,因此商朝到周朝的前半段被认为是“半信史时代”。这样,信史时代与半信史时代加在一起,大致有3600年,但依然留有约1500年的空白期。
至于夏朝,在西方史学界一直未被承认,甲骨文的发现也是近现代才逐步展开,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,相关的发掘和研究才逐渐系统化。之前,西方史学界对中国文明的评价并不高,很多时候将其看作传说。特别是许多神话故事的流传,例如周武王的“封神榜”,这些神话的加入给西方学者提供了否定中国文明的口实。
然而,西方学者对于历史和神话混合的态度却充满双重标准。比如,他们对古希腊的历史来源毫不质疑,尽管古希腊的《荷马史诗》是通过盲人吟游诗人荷马口述的,里面的神话和英雄传说充满了诸神大战等元素,但他们却将其视作历史的记载。相比之下,对于中国历史中神话色彩浓厚的部分,西方却极力提出质疑。
虽然我们并不需要因此而对中华文明感到沮丧,但寻找那1500年“空白期”遗留的文物与古迹,不仅有助于反驳西方的质疑,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根基。
面对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源头的质疑,中国通过甲骨文和殷墟回应了商朝的存在。那么,如何在这1500年的空白期中找到夏朝的历史痕迹呢?实际上,推测历史源头最好的方法就是逆向推理,因为历史的进程从不会是一蹴而就的,任何一个朝代的出现,都有其渐进的发展过程。虽然公元前841年被视为信史时代的开端,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的历史就不存在。毕竟,周朝的建立是通过周文王和周武王推翻商朝暴君商纣王实现的,周朝的王位继承依然有迹可循。
商朝的历史曾一度不被认同,直到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发现了大量甲骨文和青铜器,并揭开了商朝都城——殷墟的遗址。这一发现直观地证明了商朝的存在。
那么,是否能够通过类似的考古发掘,找到夏朝的遗址呢?夏朝是由商朝的建立者商汤推翻暴君夏桀建立的,按照甲骨文的演变逻辑,考古学家认为甲骨文作为一种文字体系,不可能一夜之间创造出来,必定经历了长期的演化。
在持续的考古探索中,位于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浮出水面。这里出土了大量铜器、陶器、玉器等遗物,并且发现了极其有序的宫殿遗址,单是宫殿的占地面积就达到10万平方米,甚至有规划过的道路网络。这一遗址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,且均早于殷墟的遗址,因此,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代表了夏朝的都城,虽然有学者也认为其中后两个时期可能属于商朝的早期。
不管怎样,偃师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宫殿遗址,也是最具权威性的夏朝证据之一。之后,中国开展了“夏商周断代工程”,这一工程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碳-14测定、古籍的比对、学者的反复辩论,最终确认了从夏朝建立到周朝的公元前841年的朝代更替,弥补了1500年历史空白期的后500年,并进一步丰富了商周时代的历史细节。
那么,关于中国历史上1500年的空白期,我们究竟能发现哪些线索呢?夏商周断代工程为夏朝的历史提供了科学的证据,然而,关于这段空白期之前的1000年历史又是否可信呢?
“夏商周断代工程”确定了夏朝自公元前2070年由夏启建立,至公元前1600年灭于夏桀,由商汤所建立的商朝之间的历史延续。夏朝历经了“太康失国、少康复国”等历史事件,时至今日,夏朝的王位传承可追溯到14代17位国王,历时470年。商朝的建立,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的历史阶段,夏朝的灭亡也意味着这一时期的结束。
然而,夏朝的背景远不止于此。在夏朝之前,中国还处于部落氏族时期。大禹,其父亲鲧曾因治水失败而遭到惩罚,而大禹接过了治水的重担。大禹采用的疏导水流的办法,极大地缓解了洪水灾害,这为他在部落中的声望奠定了基础。随着大禹的成功,尧将部落的领导权交给了他,而大禹随后将这个重任传给了儿子启,最终开启了中国的奴隶制时代。
在这之前,中华文明还处于部落时期,像尧、舜、禹这样的领袖,通过禅让制将领导权交替传承。而“三皇五帝”时期,则是中国文明最初的阶段。尽管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众多,但考古学家通过良渚文化、仰韶文化等遗址的发掘,证实了这一时期部落文明的存在。三皇五帝的代表人物,包括燧人氏、伏羲氏和神农氏,他们分别教会了部落人民火种、八卦和农业技术,推动了从狩猎到农耕社会的转型。
至于后来的黄帝,他不仅统一了各部落,还战胜了蚩尤部落,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——炎黄子孙的始祖。
尽管中国历史中的1500年“空白期”缺乏详细的史料记载,但不可否认,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,我们对这一时期的认知将更加清晰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炒股查询,顺势盈配资,股票加杠杆具体步骤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