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
这是一个跨越一亿的磅礴数字——截至2024年12月31日,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.1万名。他们遍布祖国各地,在不同岗位上践行着初心使命。山东,这片红色热土,拥有逾700万名党员,数量位居全国首位,无数先锋榜样在此涌现,书写着感人至深的故事。
他们是谁?他们在哪里?他们如何用平凡铸就不凡?他们是磅礴一亿中不可或缺的“一亿分之一”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,大众网·海报新闻推出《我是一亿分之一》系列视频栏目。我们将深入基层,把镜头对准一线共产党员,聚焦他们的工作与生活,捕捉那些扎根基层、率先垂范、服务群众、无私奉献的动人瞬间,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,讲述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。
海报新闻记者 李金珊 孙博洋 首席记者 张一帆 报道
在社交平台搜索济南游玩和遛娃神地,“芦南村的农场”都榜上有名。这个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最南端的小村庄,已成济南近郊游新地标。然而,这个如今被青山绿水环绕的美丽乡村,曾经却是一个环境恶劣的“问题村”。
“过去村里生态破坏严重,羊满山跑,草根都被啃得精光,远看山头就像‘癞痢头’。更糟的是家家养猪,粪水顺着土路淌,雨天整条街都是黄汤,臭气熏得外村姑娘都不愿嫁过来。”芦南村党支部委员张春柱告诉记者,那时村里还有采石场,炸山的轰鸣声整天不断,空气中常年飘着石灰粉尘。
2004年,面对家乡破败萧条的景象和父老乡亲艰难的生活,在外经商多年的企业家贾虎平返乡,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、村党支部书记,带领新一届村“两委”展开生态治理,上任首日就毅然叫停采石和放牧,通过有偿退出的方式,关停了村内5个采石场、1个石料厂和2个石灰窑。
2005年,在党员干部带领下,芦南全村老少400多人,连打三年山体绿化突击战,共栽种侧柏、黄栌等各类树苗120多万棵,荒山绿化率超过80%。
生态重生叩开了产业振兴的发展之门。在“党支部+合作社+企业”的创新模式驱动下,芦南村持续延伸二产加工链条,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出让,拓展发展空间,同步打造山楂体验园、芦南村的农场、乡创基地等农文旅融合项目,逐步形成了集智慧农业、产品研发、观光旅游、亲子研学为一体的城乡融合新业态。
“现在我们以村内就业为主,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回到了村里的企业工作。村民年均收入达到了4万余元。”芦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洋说。
2024年,“网红”芦南村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0余万元,带动村民实现工资性收入增长550余万元。
产业发展不仅带动村民就业,更为周边村庄发展注入新动能。2023年,芦南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“跨村联建”政策号召,联合港九路沿线8个村庄成立“源秀港九”跨村联建共同体。通过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2024年片区9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108万元,实现“先富带后富”的区域协同发展。
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,从困顿山村到网红打卡地,芦南村用二十余年时间走出了一条“党建引领、生态致富、文明筑村”的乡村振兴之路。2013年5月,芦南村村民告别脏乱差的旧村,乔迁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天然气管道、配备电梯、精装修的现代化楼房。党建广场宽阔整洁,党群服务中心、幸福院、乡创中心等便民场所随处可见。党建广场上晨练的老人笑着说:“现在推开窗就能看见青山,下雨天再不用蹚着泥水去倒痰盂了。”
芦南村还创新实行“‘两委’包楼,党员包户”工作法,由支部成员担任楼长,党员“承包”单元,负责村内红白喜事、环境保洁、邻里纠纷处理、困难群众帮扶等工作,“有难处找支部”“有事找党员”已成为芦南群众的共识。2021年,芦南村党支部获得“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称号;2023年,芦南村党支部获得“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”称号;2025年,芦南村获评“全国文明村”。
配资炒股查询,顺势盈配资,股票加杠杆具体步骤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