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4日至29日
“陕公大学堂”系列公益讲座
2025年第三季
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
32个城市开讲
截至 9 月 28 日,讲座成功举办25 场
另7 场于 9 月 29 日如期举行
回首来路
陕公薪火绵延不灭
红色基因传承不断
哲思真理探寻不辍
直面未来
展开剩余93%知识密匙助解现实之困
理论新篇续写时代华章
人大之声激荡强国征程
在重庆,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,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阐述“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‘十五五’宏观环境前瞻”,为在场听众提供了审视经济形势的全新视角,为重庆乃至全国各领域从业者、研究者把握时代机遇、应对发展难题注入了思想动力。
在河北,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雷解读“刑事司法视角下的民营经济促进法”,让河北各界更清晰把握民营经济保护的刑事司法导向,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有力思想支撑。
在山西,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张瑾分享“AI科技发展与管理应用”,为山西企业管理者打开了 “AI + 管理” 的全新视野,为山西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、新兴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前沿的智慧动能。
在辽宁,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探讨“全球过剩与中国应对危机的战略调整”,从农业农村发展、区域经济协同等维度,为辽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危机应对路径、夯实经济发展韧性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思路。
在青岛,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杜焕芳以“涉外法治视角下的仲裁法修改”为题开讲,助力青岛进一步完善涉外法治保障体系,为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,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法治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。
在广西,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泽解读“新质生产力下的‘十五五’规划前瞻”,助力广西找准在全国 “十五五” 规划布局中的定位,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提供了极具实践价值的思路与方向。
在贵州,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石带来“慈善、公益与商业:在利他与利己之间”的讲座,助力贵州各界在乡村振兴、区域发展中找到公益与商业的平衡点,为构建更具活力的地方发展生态注入了思想养分。
本季“陕公大学堂”公益系列讲座突出政治引领和价值塑造,紧密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主线,聚焦国家重点发展领域,实现主题特色与地方需求相契合。讲座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、新质生产力、“十五五”规划、涉外法治建设、红色文化传播等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,覆盖经济发展、法治建设、人工智能、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,既服务国家大局,又贴近地方需求,深入践行“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”。
左右
全国各场宣讲的精彩瞬间
▲
北京
▲天津
▲内蒙古
▲吉林
▲黑龙江
▲上海
▲江苏
▲浙江
▲
安徽
▲福建厦门
▲
江西
▲
山东烟台
▲河南
▲广东广州
▲广东深圳
▲湖北
▲湖南
▲海南
▲四川
▲
云南
▲西藏
▲陕西
▲甘肃
▲宁夏
▲新疆
为更好地凝练以“陕公精神”为源头的红色精神谱系,传承红色基因、服务地方发展,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10月22日创办“陕公大学堂”系列公益讲座。“陕公大学堂”系列公益讲座以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、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“陕北公学”为名,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,整合各领域专家力量,以纵横比较的视野讲清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”,以追求真理的精神讲准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”,以扎根实践的角度讲透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”,变“单一讲”为“系列讲”、变“校内讲”为“各地讲”、变“平面讲”为“立体讲”,逐步成为“独树一帜”的先锋课堂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平台、各地各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,品牌效应日益彰显、文化现象蔚然形成。
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“陕公大学堂”系列公益讲座的开展,广泛汇聚师生校友智慧,不断加强校地联动,坚持“走出去”与“请进来”相结合,让专家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、启智润心、激扬斗志,持续提升“陕公大学堂”品牌影响力、传播力、辐射力。迄今为止,“陕公大学堂”已举办8季共241场,开辟了“学理化”宣讲新境界,掀起了“群众性”学习新热潮,为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作出积极贡献。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炒股查询,顺势盈配资,股票加杠杆具体步骤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